找到相关内容1148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中观论”三字的意义

    中观论》。如果从能观而言,此“观”是一种中道正观,因此亦名《正观论》。“中”是正确真实之义,离颠倒戏论而不落空有。“中”又是正而不偏,是中正不邪之义,即是中道实相。“观”是用智慧观察体悟,即观察...中,偏病既除中亦不立,本来非偏非中,为教化众生,强名为中,故名为绝待中;四者成假中,即有无为假,非有非无为中,由于有无之见,故说非有非无之中,所以此中是为成于假,故名为成假中。  所言“观”者有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2956005.html
  •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

   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  静 觉  一、概说  唯识宗的要旨是:“一切诸法,皆是唯识中道。”唯识宗认为:诸法实相有两个方面:郎既不是有自性,如名言诠表所说,也不是一无所有。这样远离以为...虽说是有也不是迷情常见有见的有,而是真空妙有。这样就形成非有非空的唯识中道性。  四、结语  以上暑述三性三无性的唯识中道性。中道是指离开有空,绝对真实的意思。唯识中道的义理,不但是唯识学的要旨,...

    静 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2264107.html
  • 菩萨应知般若波罗密相

    :是诸法的本体皆空,所以诸法平等,般若波罗蜜中有等法,故般若波罗密有诸法的等相。  “诸法离”者:诸法有等、有不等,行者须离等、不等。般若波罗蜜亦离,故般若波罗蜜有诸法离相。  “诸法不动”者...

    智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767267.html
  • 知 见” 论

    《坛经》的,你之所谓“无功用智”,才获得了现在的你这个“知见”,而注述《坛经》与发表论议的么?不是正好证明菏泽“知之一字,众妙之门”么?道既然不属知,不属不知,(不属),就说:不属知见,也不属不知...无无别不出于。《楞严经》云:纵灭一切见闻觉知,内守幽闲,猶是法塵分别影事。   虽由《坛经》的文字,学得了“非于知见之知见”,立名谓“无功用智”,并不就是得到了六祖的“真髓”。在长夜里的学人,没有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171343.html
  • 奉心居士答:佛学中共有多少法门?都讲些什么内容?

    。由此进修六度四摄,经三阿僧祇劫,圆满福智资粮,乃至证得三身四智的大菩提果。 三、清净见,也称为离“增益”、“损减”的“中道见&...rdquo;。由此见解,不堕,故名“中道”。依此中道见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实执,即是修学定慧,断除一切烦恼,出离生死的根本,所以清净见是大小乘一切道的根本。   本论下士道、中士...

    奉心居士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1977833.html
  • 三论宗的“谛以中道为体”说

      四、中道之涵义   中道,即远离之极端与偏执,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或方法,是佛教的根本立场。大小乘无不重视中道,虽然是意义有深有浅,但各宗以此来表示其思想之核心则为一致。早期的佛教多把远离苦乐的生活态度称为中道。据印顺法师考证,中道即八圣道,“不苦不乐的、智本的新人生观,是佛法唯一的特质。佛学离此向中道,中道即八正道。八正道的主导者,即是正见。” 在大乘中观学中,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2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四十)

    ldquo;解脱光轮无限齐,故佛又号无边光”:所谓“解脱”是指智慧远离一切有无等的。“轮”,是圆具、具足的意思。好比说一个轮子,它表示圆满,具足一切的支分。这是说心的本性含括十方三世,是一个圆。当我们落在边见的时候,只是一个孤分、孤立的点或者,这就不是圆。当脱开一切相对的时候,它就是全体了。这个全体是不可思议的。由于它一切圆具,所以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30911325729.html
  • 人在佛中行(图)

    大佛像。主像释迦牟尼像,高鼻大眼、体态端祥,左右有弟子、菩萨侍立,佛和菩萨面相清瘦,目大颈平,衣锦纹理周密刻画,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。窟顶雕有飞天,挺健飘逸,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。洞中原有两幅...来到了西山最高处的奉先寺。奉先寺是龙门石窟的扛鼎之作。站在奉先寺下,一仰头,便看见了卢舍那大佛,乍看之下,我的内心只能用“震撼”字来形容,只见佛像雍容华贵、丰颐秀目、仪态万方,浓密的螺形发髻松松地盘在...

    佚名

    |龙门石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8/1056055237.html
  • 法轮知多少

    圣谛理中,历历分明,常离,而行中道,使其余道法,皆得成办,故列于八圣道之首,是修行的要素。   ()正语-远离口四过(即妄语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。),大妄语(即未证言证,未得言得……以诳愚人,取...其宝轮而统治东西南北四大部洲,佛陀则以正法破除世间一切邪见、疑悔等染污法,使世间净化、安定。   嘉祥法华疏说:“无生正观,体可楷模,故名为法。流演圆通,不系于一人,故称为轮。”   “法轮”虽...

    释广琳

    |法轮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2220436969.html
  • 放松:持诵之钥

    的目标和修持的手段,在佛法的基础上达致统一。放松,意味着我们不着相,放下我执,体现“诸法无我”。透过放松,我们既不陷于紧张,又不陷于分心,体现“不着”的中道。在放松中持诵,持亦非持,诵亦非诵,凝结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放松|持诵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23061930085.html